
“冷吃兔”是四川自貢鹽幫菜中一道經(jīng)典傳統(tǒng)菜肴。這道菜的獨特之處在于兔肉經(jīng)腌制和炸收,待冷卻后食用,呈現(xiàn)出色澤醬紅、爽口不綿、麻辣鮮香、肉質(zhì)堅實、嚼勁十足等特點,深受消費者喜愛。
然而,由于保鮮問題突出,目前冷吃兔的銷售大多局限于自貢附近,且主要依賴于冷鏈銷售,難以大規(guī)模進入商超,限制了其在更廣泛地區(qū)的流通。目前對冷吃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冷吃兔加工、高溫滅菌和防腐劑保鮮以及常溫儲藏過程中風味物質(zhì)的變化等領域,未見輻照滅菌對冷吃兔風味影響的相關報道。
本研究擬以不同劑量的60Co-γ輻射源處理冷吃兔時微生物被滅活所引發(fā)的冷吃兔VOCs變化為研究對象,采用感官評價、等分析冷吃兔在感官等物理指標上的差異,同時結(jié)合電子鼻、GC-IMS、OAV、OPLS-DA分析探究不同劑量的60Co-γ對冷吃兔整體氣味輪廓的影響,鑒定冷吃兔中的VOCs,分析冷吃兔的主要VOCs及差異,為改進冷吃兔的保鮮工藝提供了參考。
一、材料與方法
1.1材料
兔肉、調(diào)味料等。
1.2樣品制備
將干辣椒、桂皮(掰碎)、陳皮(切絲)、青花椒、紅花椒置于60℃的溫水浸泡1h。兔肉切丁,添加料酒、大蔥、生姜)、精鹽、胡椒粉腌制1h。鍋中加入精煉菜籽油燒至180℃,加入兔丁炸至表面金黃,撈出瀝干油。鍋中加入菜籽油燒至150℃,加入辣椒、青花椒、紅花椒、蔥)、蒜、洋蔥、桂皮,將溫度升至150℃并保持15min,然后加入兔丁,煸炒10min,加入精鹽、雞精、味精拌勻即成。
1.3感官評價
感官評價小組由25名接受過感官評價相關課程培訓的本科生組成,感官評價在符合ISO8589-2007標準的實驗室進行。感官評價小組以感官評價標準進行評分。同時采用9點快感標度法對冷吃兔進行喜好程度評價。每個樣品隨機編號,按不同的順序評價3次,最后取平均值作為評價結(jié)果。

1.4電子鼻檢測
將兔肉用攪拌機攪碎,取樣品2g裝入10mL頂空瓶中,用頂空瓶蓋密封,待測。
1.5GC-IMS分析
取攪碎混勻的樣品2.00g裝入20mL專用頂空瓶中,密封備用。樣品孵化溫度為60℃,孵化轉(zhuǎn)速為500r/min,孵化時間為15min,進樣針溫度為65℃,進樣量為500μL。
1.6OAV分析
氣味活性值是評價食品中各氣味物質(zhì)對樣品整體氣味貢獻的常用評價指標。OAV的計算方法如下:


二、結(jié)果與討論
2.1感官評價分析

由圖1可知,未滅菌的冷吃兔(A)的色澤、香味、組織狀態(tài)、滋味和喜好度得分均最高,而其他樣品隨著輻照劑量的增加,其色澤、香味、組織狀態(tài)、滋味和喜好度得分均呈下降趨勢,D樣品的各個維度得分均最低,說明輻照劑量對樣品的感官指標有一定影響。
2.2電子鼻分析結(jié)果

由圖2可知,A(最低)、B、C、D(最高)樣品在T型和P型傳感器上的響應值均呈遞增趨勢(D>C>B>A),4個樣品在所有傳感器(LY2型除外)上的差異均較明顯,表明隨著輻照源劑量的增加,樣品的氣味強度發(fā)生了明顯變化。
2.3GC-IMS分析
樣品經(jīng)GC-IMS定性、定量(體積峰相對含量)分類分析結(jié)果如表所示。


由表可知,主要VOCs成分包括醛類、烯烴類、吡嗪類和酸類。醛類來源于脂肪氧化和氨基酸降解,18種醛類中,C樣品含量最低(18.88%),B、D樣品含量(>23%)差異小,庚醛-D增加最多(300%),辛醛-D減少最多(57%)。烯烴類是香辛料氧化產(chǎn)物,13種烯烴中,A樣品含量最高(25.07%),B、D最低(21.78%),萜品油烯增加最多(23%),γ-萜品烯-M減少最多(37%)。吡嗪類由美拉德反應生成,5種吡嗪中,A樣品含量最低(15%),C最高(24.21%),2-乙烷基-3,5-二甲基吡嗪隨輻照劑量增加最多(50%)。酸類僅檢測到乙酸-D和乙酸-M,含量總體下降,乙酸-D在D樣品中下降最多(28%),乙酸-M在C樣品中增加6%。
2.4OAV分析
為進一步確定不同輻照劑量對冷吃兔中VOCs的影響,需對樣品進行OAV分析。OAV分析結(jié)果見表7。


由表7可知,OAV>1的物質(zhì)有38種,其中醛類16種、烯烴類12種、吡嗪類1種、酮類2種、酯類4種、醇類3種。OAV>500的物質(zhì)有壬醛、3-甲硫基丙醛、辛醛-M、庚醛-M、庚醛-D、己醛-D、β-月桂烯-M、β-月桂烯-D、2-乙烷基-3,5-二甲基吡嗪、2-甲基丁酸甲酯、1-辛烯-3-醇(蘑菇醇)、2-甲基-3-呋喃硫醇,共計12種。10≤OAV≤500的物質(zhì)有(E)-2-庚烯醛-M、(E)-2-庚烯醛-D、辛醛-D、己醛-M、戊醛-D、戊醛-M、正丁醛、丙醛、異丁醛、檸檬烯-M、松油烯、β-蒎烯-M、β-蒎烯-D、α-蒎烯-M、α-蒎烯-D、2-辛酮、2-甲基丁異戊酯、丁酸甲酯、乙酸乙酯,共計19種。OAV≥10的物質(zhì)共計31種。
來源:感官科學與評定整理,轉(zhuǎn)載請注明來源。封面圖及文章配圖來源:創(chuàng)客貼。
參考文獻:童光森,楊葵,李想,等.基于電子鼻和氣相色譜-離子遷移譜分析60Co-γ對冷吃兔VOCs的影響[J].中國調(diào)味品,2025,50(03):98-107+154.
提醒:文章僅供參考,如有不當,歡迎留言指正和交流。且讀者不應該在缺乏具體的專業(yè)建議的情況下,擅自根據(jù)文章內(nèi)容采取行動,因此導致的損失,此公眾號運營方不負責。如文章涉及侵權(quán)或不愿我平臺發(fā)布,請聯(lián)系小編。